|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它既能连接血液循环过滤血液,又能制造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起着产生免疫抗体、吞噬异物颗粒、剔除无用细胞、蓄积细胞及血小板的作用。脾功能亢进是指脾肿大伴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一种或多种减少的一组综合征,可因血细胞减少出现贫血、感染和出血倾向,简称脾亢。
脾亢的治疗传统方法是行脾切除手术,但脾切除术后,脾脏的免疫功能丧失,使血液循环IgM减少、白介素和调理素水平下降、脾滤过功能消失、T淋巴系统失调、外周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系统转化率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下降,导致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凶险性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加。文献报道,脾切除者比未切脾者感染率高58倍,死亡率高20倍。逐渐兴起的介入技术治疗脾亢时,在提升血细胞的同时,可部分保留脾脏的功能,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近日,我院普外二科再次应用介入治疗手段为一名综合情况极差的患者实施了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该患者因脾亢入院,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提示三系减少,血小板最低仅19*10^9/L(正常水平100-300*10^9/L),异位出血风险极高,同时患者3个月前曾突发脑梗致言语及右侧肢体活动受限,既往有肺结核病史,1个月前感染新冠。患者病情危急且一般综合情况极差,经叶临生主任、胡永毅副主任及科内同仁严密讨论后决定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手术由朱珲副院长、陈诚主治医师手术团队在介入中心顺利完成,术中神经内科盛守权主任全程为病人保驾护航。
手术过程中,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插入一根直径约1.5mm的导管,在DSA引导下,将导管插入脾动脉,再经微导管注入适量特制的PVA栓塞颗粒,栓塞住脾脏一部分小动脉,使相应部位的脾组织缺血、梗死、固缩,进入脾脏的血液减少。这样既纠正了脾功能亢进,又保留了正常的脾脏功能,且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治疗等优势,目前患者血小板已从术前的19*10^9/L上升至91*10^9/L,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