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更多>>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洞幽察微,巧辩隐球菌—检验科协助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
洞幽察微,巧辩隐球菌—检验科协助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 作者:池州二院
发布日期:2023/9/27 10:00:07
浏览次数: 次
|
|
|
|
患者,女性,77岁。因淋雨后出现发热,体温达39.8度,出现咳嗽、咳痰,在外院输液治疗症状末见明显改善,随后出现呕吐,纳差,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患者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史,今年7月份在池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开始口服泽布替尼,出院有口服泼尼松 2片TID,目前停药)。
经检查,外周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图1);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单叶核细胞计数升高,潘氏实验阳性(图2);脑脊液生化显示葡萄糖和氯化物减低(图3);脑脊液微生物检查检出新型隐球菌,及时向临床报告危急值并发出报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图4);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新型隐球菌感染(图5)。
图4脑脊液微生物检查(从左至右):墨汁负染下可见菌体周围一圈肥厚荚膜;革兰染色下可见隐球菌出芽;血琼脂上培养24h后可见灰白色湿润粘稠菌落。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广泛性分布的机会致病性菌株,可从土壤及鸽子粪等样品中分离得到。本菌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料不易着色难以发现,称隐球菌,用墨汁负染法镜检,可见到透明荚膜包裹着菌细胞。菌细胞常有出芽,但不成假菌丝。血琼脂培养基上,病原性隐球菌在25℃及37℃可生长,培养1~2日后生成酵母性菌落,灰白色,湿润粘稠,状似胶汁。隐球菌的孢子或干燥的酵母细胞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可从肺部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隐球菌性脑炎。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呈增长趋势。
隐球菌性肺炎及脑炎的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用药控制感染症状,改善患者病情的预后。作为检验工作人员,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结果异样的眼睛,识别出标本中的隐形杀手,通过亚专业组之间的通力协作尽早为临床明确诊断,进而为病人争取更多宝贵的治疗机会。
|
|
|
|
上一篇:强培训,促提高,助力医院精细化... 下一篇:我院科教科圆满完成2023年第...
|
|
|
|
|
|